查看原文
其他

余凯:我的推理世界里,也许没有你要的答案

枣子团队 四川农业大学 2022-04-13

 余凯,人文学院2015级学生,2016—2017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,现为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研究会会员,豆瓣签约作家,笔名“横塘”。获得冰心文学大赛金奖,四川省写作协会文学赛三等奖,笔峰文学大赛特等奖等共计24项荣誉。

姑安每日的生活,除了从坟墓里爬出来,就是钻进坟墓里去。

她这样做,是从我父亲这学来的。父亲在年轻时犯了事,(大概是二十岁的时候吧),为了逃脱警察的追捕,他藏进了深山中的一个棺材里,和死人睡了一晚上。自那以后,他好像变了一个人,跟原来的自己脱离了干系。以至现在,他始终都不承认自己是个杀人犯。

——《蓝格子街(节选)》

这段文字节选自余凯的小说《蓝格子街》,2017年8月发表于豆瓣阅读APP。在评论区有这样一段话“迷茫畏惧却又无比坚定的面向外界的阳光,确实感动。”和故事中所表达的一样,余凯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这个世界,以文字为出口,写着自己身边珍重的事,始终不改初心。

“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学的?

大概是小学吧”


和文学的缘分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?

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能得回到余凯小学时。应该就是从那时起,他习惯把每天发生的趣事或是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,由此便产生了一种对于文学的极大热忱。


 高中,对数字不敏感的他因为综合成绩优异被分到了理科班,整天和数据、公式打交道。有时候听见别人讲起一些文史知识,他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了解得太少。因为对政治学、哲学、文学、美学都有极大的兴趣,所以他毅然转到了文科班,开始了和文字理论相伴的日子。


热爱在某个时间就这样被生活默默升华成理想,至此,对余凯而言,文学再也不仅仅是兴趣而已了。

“关于文学,我有自己的选择”


此后,余凯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之路。先是在自己学习的闲暇之余写写,积累了一定数量后,开始向一些报刊投稿。


一开始,作品的发表并不顺利,投了很多家报刊也没有得到多少回应和认可,不过他对文学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打击。在不懈的尝试和坚持后,余凯笔下的故事开始陆续在各个平台公开发表,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见。如今,他已经完成了多篇中长篇小说的创作。


 早已将写作从兴趣变成理想的余凯这样描述自己的初衷:“出发点是兴趣,以前喜欢文辞优美的文章,但是现在越来越反感这类歇斯底里堆砌起来的作品。未来想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特色的写作者,在自我风格方面,朱岳的小说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,我很欣赏这种带有思辩意味的小说。”


 他继续说到:“小说的创作不是在单纯讲故事。萨拉马戈认为小说是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,我以前也喜欢站在功利的立场去写小说,可是现在我更加喜欢‘没有彼岸’的写作,就是说,你可以制造无数谜团,不一定要有明确的答案。 

“阅读和写作是我最好的状态”


阅读和写作,对于余凯而言,早已成为了一种习惯。白天阅读,晚上写作,是他与文学相处的方式。


他评价自己是一个不怎么会安排时间的人。繁忙的大学生活里,阅读的计划常常会被眼前大大小小的事务所打乱,“无事时一天我能读三本书,有事时一周就只能读两本书了。”有时任性一把,索性读下去,回过神来时,眼前已经摊着一大堆的事情等着自己去解决。


相较于在图书馆借阅,余凯更偏爱自己买书,“因为我喜欢将看过的书收藏起来”。光是大学期间,买书这一项支出就达到了五千多块。心疼钱包的时候他“宽慰”自己道,“我买书是用来获得知识,积累知识又能争取到奖学金,奖学金又用来买书···”。


虽然刚进入大学两年,余凯已读完两百多本文学名著。对于阅读,他从来不满足,在积累的过程中,他积极地从国内外名家的作品中寻找灵感。“我特别喜欢日本作家,三岛由纪夫、太宰治、金子美玲还有森鸥外的作品都很有美感,还有一些文学大豪比如卡尔维诺、博尔赫斯、福克纳我都会去阅读,虽然有些作品不一定会懂,比如意识流小说,但如果不去接触的话,就永远都不会理解了。”


 在写作的过程中,他也有自己偏好的审美特性——沉郁而残缺的美。在遇到知识储备方面无法解决的问题,他也会去阅读与之写作风格相似的作品,去感受他们的创作方式。为了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更细致,他也购买了大量心理学书籍,比如弗洛姆、车文博系列作品。

 残缺的心灵与精致的推理


余凯的眼神十分凌厉,这可能是因为乐于观察的原因。他相信“世上无不可写之事”,生活的一切体验都可以成为灵感的来源。


我热爱描写人的心理活动,即使是一些阴暗面除了从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窥探一二,余凯也善于从生活中由自己去发现那些存在于细枝末节的东西,于是在他笔下的奇幻世界里,虚构之外总是有自己生活中体会的投射,向读者传达出自己对世界的思考


推理小说的写作也是他擅长的一部分。“阿加莎、横沟正史、乱步、康奈利都是我很喜欢的推理作家,当然也包括中国的麦家。在推理协会待了两年,认识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,对凯撒密码、四角符号这些常识也有一定了解。在写小说的时候,主要还是偏向于本格推理,但有时候会因为设置一个谜团而困惑很久”。

“写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”


写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,当思路卡壳时,余凯也会陷入迷茫的状态:拿着笔,但是只字未写;绞尽脑汁地写出一段话,却觉得词不达意。


 写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技能,也需要不断地摸索练习。他知道,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瓶颈是很苦恼的事,可同时 对写作者来说要这段静默期可用来调整自己的状态,寻找新的写作方式。


在他的眼中,自己只是一直坚持做着自己喜欢的事,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可能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。刚升入大三,还有很多东西尚不明了,也有自己的焦虑


因为喜欢现当代和外国文学作品,他在古代文学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。“阅读喜好也集中在一些先锋作家中。”为了考研的需要,在大三学年他还需要涉猎自己的盲区,拓宽阅读范围。“对中文系来说《文心雕龙》很重要,但我还没有摸到它的边缘。”


他说,一天24小时总是不够用,大三学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去准备。


最后为大家送上几段余凯未发表作品节选

快来先睹为快吧

01

他的母亲,一个女人,正被送进火葬场。她会变成一撮灰,她会融进大地,成为未来人们脚下一块没有形状的泥土。或许她会成为海棠花的一部分,成为柑橘树叶的养料;她会变成鲤鱼身上闪光的鳞片,变成另一个女人漆黑的头发——那些都是她,是真实的她。可不再有人会记得世上曾经生活着这样一个女人了。她二十岁那年在大海前的一笑仍定格在照片上,时光消逝,她已死去。那张照片孤单地摆放在书桌上,以此证明这个女人存在过。

——《美丽的谋杀(节选)》

02

我想过天空的炸裂,坐在楼下草地里,陌生人从身后走过,他会不会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可怕的哲学家?这些暂不提吧,我在乎的是,天空该怎样死亡。它俯视我们,绿色的草地,红色的塑胶操场,躺在地上的狗的尸体,蜗牛的壳,它都能看见——但是我想,天空怎么死亡,它本来就没有一种精确的定义,即是说,所有的在我们头顶的物质构成了天空这种虚假的东西,它会死吗?

它再次吸引了我,用它的神秘,让我爱它,于是我习惯了孤独地眺望,把疑惑说给它,这往往比从旁人那里得到准确的答案更有趣,何况,我并不认为一切问题都得有唯一的答案。

——《断章(节选)》

03

“如果你想让你喜欢的人知道,就一定要自己去说。谁都不能看透对方想的是什么,这是唯一的方法。”C说,“没有捷径啊。你应该这样想,如果你不说,你们永远没有可能,如果你说了,也许还会有可能呢!”

“是嘛!”万恶的现实。无可奈何的现实。

“C,还记得上次给你发的知乎截图吗?”我说,“如果跟你喜欢的人不能重叠,那么就做平行线吧,至少随时可以看见。否则,贸然相交的结果是越来越远。”

“所以你要永远保持沉默咯?”C问。

沉默。

——《斯蒂芬妮永远沉默(节选)》


文字:罗干松 季瑞 宋昕雨

图片:王小虎

编辑:宋昕雨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